【月攘一鸡基础意思】“月攘一鸡”是一个源自《孟子》的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每月偷一只鸡”,用来比喻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有错,却不愿彻底改正,只是小幅度地减少错误,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错误中不断妥协、不思进取的人。
一、成语出处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 |
| 原文 | 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不为,小人不耻。’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,而后已。’” |
二、基础意思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
| 字面意思 | 每月偷一只鸡 |
| 引申意义 | 明知错误却不彻底改正,只做表面的、轻微的改变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那些不彻底改正错误、得过且过的做法 |
| 情感色彩 | 贬义 |
三、使用示例
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| 他明知自己工作态度有问题,却只是偶尔迟到,月攘一鸡,毫无进步。 | 表达对一个人不彻底改正错误的不满 |
| 这种政策就像月攘一鸡,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。 | 用于批评政策或制度上的小修小补 |
| 面对错误,我们不能月攘一鸡,而应彻底纠正。 | 提出积极应对错误的态度 |
四、与类似成语对比
| 成语 | 含义 | 与“月攘一鸡”的区别 |
| 知错就改 | 发现错误后立即改正 | 更强调主动改正,而非逐步减少 |
| 亡羊补牢 | 在损失发生后采取措施 | 强调事后补救,不涉及持续性错误 |
| 得过且过 | 不求上进,随遇而安 | 更强调消极态度,而非逐步修正错误 |
五、总结
“月攘一鸡”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成语,提醒人们面对错误时不应抱有侥幸心理,而是要勇于改正,避免因小失大。它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,也可用于评价社会现象和政策制定。通过理解这个成语,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我反省和持续改进。


